加入购物车

小学_义务教育学业质量评价标准(2016年版)

丛书主编:姚俊    刘天成            丛书名:义务教育学业质量评价标准(2016年版)           本数:25          出版社: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开本:16开                    正文语种:中文                ISBN:9787565222054                出版时间:2017-1                       
图书简介:义务教育阶段学业质量评价标准主要是对各学科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这两部分内容做出的相关界定。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课程目标。这部分直接列出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是制定评价内容和标准的依据。第二部分:评价内容和标准。这部分由“课程内容”“内容标准”“表现水平标准”组成。
现价:
¥ 280.00
原价: ¥280.00
数量:
  • 节选:

    本书是怎样运用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提供的工具对课程标准进行教育目标分析以达成上述目标呢?本书的做法如下。

    从形式上看。

    本书以列表的方式对课程标准进行教育目标分析。表的左栏是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的文本原文,右栏是我们所做的教育目标分析的结果,在各个学科课程内容的教育目标分析表的中间一栏列出分析的过程,此栏就叫做“目标分析”。三个领域的目标都表述在一个“教育目标”栏目中。

    从内容上看。

    对于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的所有内容无选择地收入表中,按照各学科原来的顺序,原来的标识(如章节符号,数码类型),有的学科甚至是原来的表格收人本书。

    对课程内容的分析则针对其每一个语句,按照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进行动词(认知过程)和名词(知识)两个维度的分析,因为按前述,实际上课程内容的语句也是由动词加名词的形式构成的,这就为我们进行教育目标分析提供了基本的可能性和实际的可操作性。我们的分析就按认知过程动词和知识名词两个方面展开主要是对动词进行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分析,我们比较严格的采用布卢姆分类学指出的六大类之下的9小类动词一般不采用大类名称动词也不采用其他人们认为通常可替换的动词我们的想法是作为一项初步的工作应该力求严格,这样或还能达成我们的目标如果放宽要求,那就会没有标准最后很可能又回到课程标准自身使用的动词那里就难以达成我们的目标了;此外我们的目标之一是为各学科提供一点可以互相参考的目标设计方面的一致性,这只有严格要求使用的动词保持一致性才行。

    课程内容中提供的动词从我们进行分析的角度看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与布卢姆分类中的动词一致或基本上一致的动词。例如:

    “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小学数学)中的“辨认”

    “比较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生活习俗、传统节日、服饰、建筑、饮食等状况”(小学品社)中的“比较”。

    “尝试对美术作品,特别是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美术作品,用语言或文字进行描述”(小学美术)中的“描述”。

    “能识别不同句式的语调”(小学英语)中的“识别”。

    第二类,比布卢姆目标动词更为抽象的动词,其中有的与布卢姆的大类动词相当,有的则更为抽象一些

    例如:

    “观察身边的用品,了解形状与用途的关系,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小学美术)中的“了解”。

    “理解做人要诚实守信,学习做有诚信的人”(小学品社)中的“理解”。“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小学数学)中的“认识”。

    “知道世界上主要的文娱和体育活动”(小学英语)中的“知道”。第三类,非认知类动词,例如体会,感受、领悟、经历、体验等等。例如:

    “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小学数学)中的“经历”

    “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或数据进行分类,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小学数学)中的“感受”

    “体会生命来之不易。知道应该爱护自己的身体和健康(小学品社)中的“体会”

    “体验运动过程并初步了解一些运动现象。如体验速度节奏、力量、方向等运动现象”(小学体育与健康)中的“体验”

    “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小学数学)中的“感受”“体验”。

    第四类,表述学习任务的动词。例如:

    “学习用观察、比较、调查等方法进行简单的生活和社会探究活动”(小学品社)中的“学习”。

    “会用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小学数学)中的“会用”。

    “学习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能够独立地购买简单物品,文明购物,具备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小学品社)中的“学习”。

    “能看懂学校和学校周边的平面图,能利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学校平面图以及上学路线图”(小学品社)中的“看懂”。

    “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小学品生)中的“养成”。

    对四类不同的动词分别采用不同的分析处理得到相应的教育目标。对第一类,本书就直接采用为教育目标,不排除有一些需要进行调整或代换,因为在课程标准体系和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体系中,概念的定义可能还是有些差异的。对第二类,需要对动词加以具体化,即具体化为布卢姆19小类某一类的动词。例如,对于“理解”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化为表0-4中“2.理解”义项之下的7小类动词之一;对于“了解”则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化为“识别”“辨认”“提取”“说明”等动词中的某一个。对第三类,一方面,诸如体会、感受、领悟、经历等等,它们表述的基本上是一种个人心理过程,属于内部行为,因此不具有可观测、可操作的性质,不适于作为需要加以评价的作为行为结果的学习目标;有的课程标准提出它们表述的是“过程性目标”,指的是一个过程就是学生的学习过程,而学习目标恰恰就是学习过程要得到的结果,因此作为目标的不能是过程,只能是预期过程完成之后学生得到的东西例如经历某一个学习过程后学到了什么,这个"什么”才是学习的目标:我们的目标分析就是要从课程内容指出的这种学习过程推导出预期学生完成该过程后应该得到的结果,形式上就是把这类动词转化为布卢姆教育目标动词。对第四类,学习任务也不是学习目标目标是预期的完成任务后学生得到的收获就是预期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应该得到的结果例如通过完成“完成”“探讨”“探索”“学会”的学习任务学生学习到的东西才是目标,我们正是通过对学习任务的分析得出学生完成这个任务后应该得到的学习结果。

    在本书的文本中,对第一类动词一般不做分析,差不多直接地或略有变形地移植到教育目标栏中,当然有的也需要与另一些动词做代换,这样做的都作出说明。对后三类动词,在“目标分析”栏中都有具体化或者转化推导的、或详细或简略的分析,在“教育目标”栏中采用分析后的结果。

    对课程内容提供的名词基本上保持原样,只是个别的地方略加具体化或别的变化,此时在“目标分析”栏中必有详细的说明。

    对课程标准进行教育目标分析,得到的应该是教育目标,也就是单元目标或者章节目标,本书就统一称为教育目标。怎样由教育目标(单元目标)得出课堂教学目标则是本书的利用问题。本书最后以举例的形式对此作了一些说明,供读者参考。

    目录:

    绪言  教育目标分析 1

    一、从熟知和运用课程标准谈起 1

    二、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提供的分析工具6

    三、对课程标准进行教育目标分析的目标 .11

    四、本书的具体做法 13

    第一章 义务教育小学课程标准的教育目标分析 17

    科学 18

    美术 44

    品德与社会 54

    品德与生活  66

    数学 .72

    体育与健康 90

    音乐.113

    英语128

    语文138

    第二章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举例 153

    一、设计概述 153

    二、设计案例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