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深化学校评价改革的初步思考
本文转自顺义教育督导微信公众号
作者简介: 贾立新,男,中共党员,副高级职称,现任北京市顺义区教育质量评价中心主任,顺义区兼职督学。多年从事教育管理和教育评价工作,开展专业研究,具有较高的教育科研能力。两次获得区政府“科学技术奖(社会科学类)”;获得中国教育学会首届基础教育科研成果网络博览会三等奖(证书2014014340)。多篇文章先后在《现代教育报》和《顺义教育》等报刊发表;多篇督导评价论文入选市区两级督导案例专辑。
肩负重任抬头望远,脚踏实地阔步向前 前言: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管办评分离,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当今热门话题。教育督导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大力推进学校评价改革势在必行。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通过政府简政放权,进一步落实和扩大中小学办学自主权。各中小学要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要建立完善符合法律规定、体现自身特色的学校章程和制度,依法办学,要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改进教育教学评价,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乐观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才。
《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要“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学校(机构)教育教学工作督导评价制度,监督、指导、促进学校依法自主办学,规范办学行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建立健全政府、学校、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等多元参与的督导评估与质量监测体系,强化政府教育督导部门归口管理和统筹组织实施的职能,建立第三方教育评估监测机制,全面提升教育评估监测水平。”
《顺义区“十三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提出,要“大力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开展中小学‘绿色评价’,推动教与学改进,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区委区政府2016年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顺义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提出,要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探索形成政府管教育、学校办教育、社会评教育的治理新格局。要“坚持体系构建、立体评价、多元组合的工作思路,建立一套包含政府、社会、家庭和学校四位一体的教育综合评价体系,对我区教育进行系统检测、全面诊断和客观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性、科学性和激励性作用。”
建立全面的、科学的、发展性的督导评价体系,有利于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可持续发展。《北京市普通中小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是一套比较完整的对普通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管理水平和发展绩效等做出综合判断与评价的指标体系,在近年来的督导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新的教育改革形势,作为以促进学校发展为重点的评价改革,更应关注以下几方面:
一是校长和领导班子评价。评价校长和领导班子是否具有正确的教育观念,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实干精神,在工作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否具有较好的理论修养和总结、积累教育经验、推进教育创新的能力,与时俱进促进学校发展;是否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协调能力,按照课程要求对学校各环节工作进行有效管理,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效能;是否具有团结合作精神和不断进取的意识,遵纪守法、履职尽责等。
二是学校规划、制度建设评价。评价学校办学目标和发展规划是否科学合理,既要依法依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又要与时俱进体现学校特色;各项制度是否规范完备并能有效执行;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环境是否和谐安全;有利于促进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评价制度是否建立等。
三是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是否把立德树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始终作为生命线,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是否落实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并不断创新发展;是否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提升学生道德品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否坚持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否落实减负的各项要求,注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否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建立起良好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等。
四是教师队伍建设评价。是否注重教师管理和职业道德建设,经常开展师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增强教师立德树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是否注重教师培训,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是否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
五是德育工作评价。是否建立了德育工作制度和较为完备的德育工作体系,做到职责明确,指挥畅通,德育有时间和经费保证;是否坚持立德树人,做到德育目标明确,符合学生实际、体现本校特点;是否坚持全员育人,发挥团、队、学生会的作用;是否坚持全过程育人,发挥课堂教学育德主渠道功能;是否挖掘整合德育资源,德育工作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否突出等。
六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评价。是否贯彻全面育人的要求,体育工作、卫生工作制度完备,管理规范;学校美育、科技和艺术教育是否不断加强;是否落实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意见,把学生的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方面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主要内容,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
七是学校文化和发展环境评价。学校是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是否形成体现教育核心价值和学校价值的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与学校办学目标是否相符;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设施是否完善,有利于师生成长;学校组织架构、决策机制和管理规章等制度文化建设是否规范、科学、有效等。
八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全面评价学生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科技素养、艺术素养和个性发展特征。
学校评价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对学校工作的全面评价,发现优点,找到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促进学校发展。
1.健全学校自我评价机制,内驱发展。
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教政法〔2015〕5号)提出:学校应当依据国家教育基本标准及有关行业标准,根据自身办学实际和发展目标,确立本校的人才培养要求。对照人才培养要求,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教学与科研、人才培养质量、师资建设、管理制度、校园文化等监测评估,开展对学生及其家长、用人单位等的满意度调查,努力形成自主发展、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良性机制。教育部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要“建立以学校自评为主,教育行政部门、学生、家长和社区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说到学校自评,我们似乎会说一直都在做,每学期、每学年学校都会写一个总结上报教育行政部门,每年校长还要在全体教职工大会上述职、在区内一定范围内交流。但应该看到,学校本身如果对自评的意义和作用不理解,这种总结会流于形式,甚至仅仅是对成绩的罗列和展示。学校自评的意义和实质在于发现问题和提出改进策略,不仅仅在于“发现”成绩。从这个意义上讲,就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总结。学校自我评价要以促进学校发展为核心,要采取科学的评价手段,要组织全体教师对工作进行反思,要敢于发现和解剖自身的“短”和“痛”,这样才会有实际意义。学校自评一般应包括学习动员、分层自评、综合分析、民主审议、总结讲评几个阶段,要做到评价过程和工作过程相结合,领导评价和群众评价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2.利用好教育督导评价,借力而为。
教育督导是依据教育法律法规政策,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教育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以期促进教育效率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工作的意见》(教督〔2012〕9号)提出,要实行定期督导评估制度和督学责任区制度,对中小学校进行经常性督导,将相关的评估检查内容纳入综合督导评估范畴。
顺义区建立了督学责任区制度,每个学校都配备了行政督学和业务督学。督导部门明确要求专兼职督学要定期深入学校,对学校依法依规办学进行监督,对学校管理、招生收费、课程开设、教育教学、教师师德、学生学习和课业负担及学校安全卫生、校风、教风、学风等情况进行督导,对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进行指导。作为中小学,要提高利用督导评价资源促进学校发展的意识。主动邀请督学参与学校管理改进、校园文化改进、教学改进,用他们的“慧眼”发现问题,以便提出改进措施解决问题,变被动评价为主动评价。
3.引入第三方社会评价机构,全面改进。
《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提出了要探索建立政府、社会组织和专业机构等共同参与的外部评价机制。《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提出构建“政府管教育、学校办教育、社会评教育”的格局。提出要推进依法评价,建立科学、规范、公正的教育评价制度。要大力培育专业教育服务机构,整合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机构,完善监测评估体系。
在新一轮教育评价改革的背景下,要推进教育评价领域专业研究的建设和发展,第三方专业力量的参与显然是不可或缺的。现实来看,第三方教育评价机构能够依据政府、学校和学生等多种教育需求,提供相应的教育评价服务。一些学校引入第三方测评机构,探索用科学、系统、客观的数据全面评价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质量,了解学生需求,动态改进教育教学,探索聚焦学生健康成长关键指标的测评体系,打破了衡量教育质量仅以分数作为单一标准的评价方式,对教育的良性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结束语
学校评价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评价,学校工作就会失去方向;科学、规范、持续的评价,能增强学校发展的动力。深化评价改革要从解放思想入手,重新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质量观,理解好评价的目的,敢于在教育实践中尝试评价改革;要坚持以师生发展为本位,采用现代化评价方法和技术,利用好评价工具;要逐步健全多元化评价体系,全面推进评价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