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新视角——360度解析增值评价
2020年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下称《总体方案》)。会议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着力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此次《总体方案》审议通过,可谓是对全国教育大会提出任务的落实,也是未来一段时间指导教育评价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01 什么是增值评价?
增值性评价(Value-Added Method of Evaluation)是指评价学生在一段时间教育过程后的“成长”,以变化取代原来对学生在某一个特定时刻的状态的关注。这种评价方式将学生原有的学业成绩及家庭背景等多个因素考虑在内,提出一个合理增长的模型。它不仅关注学习过程的最后产出,更看重学习过程所带来的增长,凸显了“以人为本”、尊重每个学生的教育理念。运用这种方法评价学校、教师绩效,有利于促进学校和区域间的公平比较,有效激发生源质量差的学校和区域促进学生学业进步的动力。
增值评价认为,无论学生入学水平如何,学校和教师都应使每一个学生获得与其能力相吻合的进步。
增值评价的主要内容是以学生的学业成就为评价依据,通过相关的统计分析技术,将学校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从诸多相关因素中分解出来,特别是强调控制生源因素对学生最终学习质量的影响,从而实现对学校教育教学效果“净”影响的评价。对于那些各方面基础条件较差、长期得不到重视而仍然做出了大量工作的学校,增值评价能够充分反映出他们的努力程度,从而科学合理地反映每一所学校的工作绩效,有助于建立科学的学校发展观,公平合理、科学全面地评价学校,促进学校的特色建设和均衡发展。
02 增值评价的特点与价值
增值评价的价值在于可以有效地引导学校从重投入到重过程、从重生源到重培养、从单纯注重结果到关注教育全过程。
增值性评价实现了关注点的变化,保证了更加公平的比较。
传统的使用平均分或升学率作为评价指标,会导致人们过于关注一次考试的结果,过分关注少数尖子生的培养,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损害了教育过程中的公平性。而增值性评价则是基于每个学生的进步来计算学校或教师对学生学业增长的影响,这样就使学校和教师的关注点从个别学生身上转移到更加实质性的问题——每个学生的进步状况如何。
增值性评价具有潜在的诊断性功能。利用增值性评价的手段,采集并分析学校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的信息,从而为促进学生持续健康的发展提供依据。
增值评价强调学校自身的进步幅度以及其独特的增值表现。它不仅可以对区域、学校的总体增值进行评价,还可以用于评价学校内部不同学科、不同人群的增值,加入问卷调查的方式还可以对校内德育、学校管理等各方面实施增值评价,从而更有效地引导学校多元发展,办出特色。
增值性评价与绩效责任紧密相连。
问责制目前已成为各个国家进行学校效能研究的主要方面,它要求使用学生标准化测验的成绩作为评价对象,以使教育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负责。评价是问责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的科学性直接关系到问责制实施的效果。增值性评价本身的特点,为问责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评价框架,能够提供对学校和教师更为公平的考察。
03 为什么要使用增值评价?
推进教育公平,促进学校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要实现学校均衡发展,除政府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外,以发展性评价引导学校发展是推进教育公平的有力手段。面向所有学校,建立以增值为核心的学校发展性评价新体系势在必行。
建立数据驱动改善教学的机制
增值评价系统能够帮助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建立质量监控机制。提供学生进步和变化的数据,促进学校寻求学生最大幅度的增值。
提供学校自我评价、自我完善的依据
使不同起点的学校和学生具有可比性是增值评价的最大特点。实现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真实评价。为学校客观公正评价教师的教学效能提供了客观科学的依据,有助于学校的自我评价、自我完善。
科学的评价学生学习进步与变化
增值评价关注每一个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将学生进步和变化作为评价的核心。发现每一个学生的进度程度,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以每一个学生的增值情况累计为学校的增值结果。
04 教育专家怎样看增值评价?
谈松华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顾问,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顾问,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王允庆
大连现代学习科学研究院院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国学校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辽宁省教育学会副理事长。
刘红云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统计与测量学会秘书长、常务理事。
05 增值评价实践探索的典型案例
辽宁省
2013年9月起,辽宁省教育厅通过政府购买增值评价系统服务的方式,连续三次开展了省级层面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每次周期为3年)。监测内容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和认知能力以及影响学业质量的14个方面相关因素。开展了以“增值评价”理念为内核的省级教育发展质量评价实践研究,以逐步落实国家关于开展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要求。
在实施过程中,确立了“政府主导、自主实施、多方协同”的工作思路,采取“全面铺开、典型引路、数据驱动、专业指导”的工作方法,借助大连必由学教育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的专业评价技术,在全省全部城区(共56个)和44个农村县、市区开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对区域中学教育发展质量进行评价。
六年来,区域教育发展质量评价工作的逐步推进,学校进步和努力程度逐渐成为衡量学校绩效和教育质量发展的主要指标。学校考试升学率和增值幅度的有机结合,使教育评价“唯分数独大”的局面得到改观。同时,对评价内容和关键性指标进行分析诊断所形成的各级增值评价起点报告、差异分析报告、综合指数报告和区域教育质量发展报告,切实为教育管理方式的转变提供准确的依据,为教育教学的改进提供更为全面的参考。
基于学科成绩、认知能力和影响学生发展的内、外部因素等数据,分析、挖掘问题及成因,并且协同教育管理部门、监测评价和教研等专业部门,开展研讨、诊断,从而提出教育教学改进策略或意见的做法,也已成辽宁省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常态。
郑州市
郑州市从2012年起一直坚持用“增值”的评价方法考察每一名高中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业进步的程度,以此评价学校的努力程度,评价教育质量的“绩效”,从制度上扭转“以分数论质量”的观念,从根本上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难题,促进校际良性、公平、公正的竞争。在实际探索中,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评价结果相互验证,互为促进,在注重反思的同时关注到改进,让学生在发展中评价,在评价中发展。实施过程中不仅关注学业,还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采集与学生学业发展相关的影响因素(6大方面18项关键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进行原因探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逐年监测数据辅助教育质量管理与监控,郑州市教育局可以清晰了解到全市高中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帮助每一所学校基于“绩效”数据反思学校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引导学校踏上询证性发展之路。
包头市
包头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高度重视教育工作,特别是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着力推进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建设。包头市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校间差异,生源差异也比较大。不同起点的学校,单纯地以高考成绩、升学率和高分段学生数量等指标来衡量学校的办学效能,显然是不够全面、客观、公平的。经过充分调研论证,认为增值评价的实施客观上符合包头市高中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下学校与教师对教育评价公平的需求。
2017年9月,采取政府下文,公开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必由学增值评价系统”,启动普通高中增值性评价工作,推进学生成长发展评价机制改革,探索普通高中增值性评价结果与学校办学质量评估奖惩和领导班子调整相挂钩的工作机制。目前包头市增值评价工作涉及参测学校30所、监测学生26000多人,对于发挥增值评价的导向、诊断、改进、激励功能,推动学校基于数据思考问题、运用评价结果改进教育教学提供了比较多样的数据支撑。经过3年的探索,学校越来越重视各阶段报告数据的诊断意义与价值,阶段增值数据让学校看到了办学效能,感受到了差距和压力。特别是起点较低学校的老师看到自己一些学科成绩实现了阶段正增值,甚至个别学科增值空间超过了高起点、优质生源学校,老师们立马就有了自信,感觉到是对自己的努力程度的认可。反之,一些学校或部分学科的增值表现不尽人意,就会迫使学校和老师思考问题所在,改变教学策略。
温州乐清市
传统的“一分两率”和“人数至上”的横向评价模式,是用一个标准评价所有学校,难以发挥评价的引导与促进功能。2016年9月,乐清引入增值评价系统,以三年为一个评价周期,每学年进行阶段性评价,纵向分析学校教学质量的进退步的幅度与速度。由学业成绩、学生发展指数和学校影响指数等三个方面共18个指标的数据,多维度分析教育教学质量及其背后的影响因素,这种多元评价方式关注了非学业因素,为学校综合施策、提升质量提供更加科学的数据支撑。通过增值评价的数据分析,一方面看到了所有学校教学质量提升情况,相对客观、公正;一方面又能让学校在过程性评价中发现自己的薄弱点,既调动学校提质的积极性,又能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鼓励学校总结教育教学的先进经验,梳理学校存在的问题,为学校、教师调整教育教学策略提供了数据支撑。
沈阳市和平区
从2013年开展至今的辽宁省基础教育发展质量评价工作,从评价理念、评价过程到评价结果,对沈阳市和平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工作和初中学校教育教学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平区参与辽宁省增值评价工作后,教育局高度重视,逐步形成“教育行政引导,业务部门指导,督导部门督导”三位一体的治理体系。和平区充分利用历年的增值评价反馈数据结果,通过数据分析查找本区学校办学行为中的优势和不足,以数据作为教育改革的行政决策参考依据;测评数据反馈结果中呈现的问题作为教育科研研究的课题,成为教学研究的靶向、作为干部教师培训工作中待解决的问题和信息技术部门重点攻关的难点;测评中心与基层学校协同创办测评工作样本校,立足基层、对接学校,将常规调研与样本校深度调研有机结合,提炼总结工作经验和教训,充分发挥了样本校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交流研讨等形式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推进全区测评工作有效开展。得益于区长期教育内涵发展的积淀,和平区初中增值评价监测结果连续三年均表现为优质健康发展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