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评价小科普:什么是增值评价 ——增值评价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概述
一.概念
增值评价的概念是建立在学校教育可以增加“价值”到 学生学业成就这一理论假设基础之上的。即指一段时间内,在考虑学生原有成绩的基础上,某一所学校的学生所取得 的相对进步情况。增值评价是在对学校效能评价研究中发展起来的,而学校效能评价技术是在对传统学校绩效及质量评估的批判中成长起来的,因此采用增值理念对学校进行评价通常也称为学校效能增值评价,通过增值评价分析学校对学生的作用或影响大小。增值理念在学校评价中的应用,最早在美英等国提出,其后传到其他国家与地区,目前已在国际上得到广泛应用。
从当前常见的做法来看,增值评价是指追踪学生在不同时间点上的学业成绩,利用一定的统计分析方法对学业成绩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并注意剥离掉学生性别、家庭背景等先赋因素,和教师学历、班级规模、班级条件等短时间无法改变的外部因素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增值评价与传统评价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增加值”,即联系学生的先前基础和最终结果分析学生成绩的变化情况,而不仅仅关注学生的最终成绩,实现“不比基础比进步”;二是“净效应”,即剔除教育中学生、教师和学校无法改变的因素,仅评价其在可以改变的方面做出的努力,实现“不比背景比努力”。
二.计算方法
关于计算“增加值”的方法,包括一些复杂的统计方法,比如增值评价模型(Value-AddedModel,VAM)、增长至标准的分析(Growth-to-Standard Analyses)、增长曲线分析(Growth-Curve Modeling)、分数表格分析(Value Table)、增长分数分析(Gain Scores)、学生增长百分位模(Student Growth Percentile,SGP),下面对于几种常用的分析模型进行简要说明。
(一) 分数差值法
这一方法简单地用现在分数减去先验分数,得到每个学生在这一时期分数的差值。然后计算出一个班级或学校学生差值的平均数,再将这一平均数与总体差值的平均数相比,来评价一个教师或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这一方法最主要的缺点是没能将学生真实的差值与预期的差值进行比较,也没有充分考虑教师或学校层面的一些影响因素。
(二) 简单回归法
这一方法最初是由Coleman和Jencks提出,在他们的研究中,模型仅仅含有学生水平变量之间的关系,而没有包含学校层面的变量,也就是以学生现在时刻的成绩作为因变量,前期的成绩为自变量,计算因变量的观测值与预测值之间的残差,将残差视为学校对学生的增值,再将学生的回归残差分别聚合到教师、学校、区域层面求均值,就可以分别反映教师、学校和区域教育效能。
(三) 多水平分析模型
多水平模型是针对传统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不足发展起来的,其中最常用的是田纳西州(Tennessee)的增值评价系统(Value-Added Analyses)。该系统持续跟踪学生学业成就和学校、教师变量,基于纵向发展数据对地区、学校以及老师的绩效做出评估。多水平分析是目前在教育增值评价领域应用最多的方法,与简单回归类似,以学生现在时刻的观测值与预测值的差值即为学生的增值。如果一个学生的增值显著大于零,则说明这个学生比预期做得好;如果一个学生的增值显著小于零,则说明这个学生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通过计算一个学校所有学生增值的均值可以得出该学校的增值,如果这所学校的增值显著大于零,则说明这所学校效能超过预期水平;如果显著小于零,则没有达到预期的水平。所不同的是,多水平模型可以在第二水平加入学校层面的变量,可以具体反映学校层面因素对学生成绩的影响。
(四)学生增长百分位模型(SGP)
SGP模型的基本思想是:将学生现有分数在与其先验分数相同的学生中的百分位作为其学业增长百分位。也就是在学生样本量足够的情况下,确保先验分数相同的学生,其现在时刻的分数能够形成一个分布,根据形成的分布计算其累积分布概率,最终得到每一位学生的增长百分位估计。该估计方法对数据的样本量有着较高的要求,只有当样本量足够大,使得每个现在分数的先验分数能够形成与之对应的先验分布,才能对增长百分位数进行估计。在增值评价的研究与实践中,SGP模型由于其基本思想直观易懂,切合人们对增值概念的理解,最大限度地避免了等值的限制,因此得到了广泛认可。特别是实践领域,自SGP模型提出以来的短短几年时间,在美国各州的教育评价体系中已被广泛地应用。
不同增值模型之间的比较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在实际应用中选用哪种模型需要相关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探索。
三.注意问题
从增值评价已有的实施经验来看,我们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第一,要明确增值评价的目的。根据具体评价目的选取适用的增值计算模型。
第二,要全面评价学生的增值情况。我们不能只是看学生的学业成绩变化情况,更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
第三,要谨慎使用增值评价的结果。增值评价存在一定的统计偏差,不能作为评价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唯一指标,而是需要结合其他方式得出的评价结果进行谨慎解释和应用。
第四,要做好评价后的改进工作。增值评价的重点不是为了让后进的学生、教师和学校“翻身”,而是为了通过科学测评找到真正有效的学习策略、教学方式和管理手段,助推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改进和学校的变革。
参考文献
〔1〕边玉芳,王烨晖.增值评价:学校办学质量评估的一种有效途径[J].教育学报,2013,9(1)
〔2〕周园,刘红云,袁建林. 增值评价中学生增长百分位模型及其估计方法概述.教育导刊,2019,1
〔3〕辛涛,“探索增值评价”的几个关键问题.中小学管理,2020,10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