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四问——王允庆

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应该包含四大内容:标准体系、监测制度、调控机制、保障条件。

 

增值评价可以避免对学校质量评价随意和主观评价的诟病,也可以助推教育公平的真正落实。

 

区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保障机制建立需要专业保障,可以通过委托和购买专业化第三方评价服务来完成。

 

建立区域性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可以说是各地的当务之急,而实际的教育评价体系的建立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问:为什么要建立区域性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任何教育在由数量满足阶段走向质量满足阶段,都应适时建立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

 

从国际经验看,因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效能,“标准驱动”的教育改革一直被视为教育改革的优先选择。美国以“标准驱动”进行的标准的建立、课程与教学改革、评价改革、绩效责任改革和教师教育改革历时30余年,至今仍在进行。

 

要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回答什么是质量,质量能被评价才能知道质量是否提高了。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国家教育的战略重点是公平与质量。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基础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数量满足,政府的主要责任是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尽一切努力让所有适龄儿童就读条件一样的学校,实现义务教育的区域均衡发展。然而,也应该看到均衡配置资源之后,更艰巨的“质量公平”被摆上议事日程。

 

在我国,义务教育实行县级政府为主体的管理体制,根据区域教育发展阶段适时建立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就自然摆上议事日程,演进成势在必然的一项工作。人类已经进入的信息时代,借助信息时代所带来的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借助当代学习科学的诸多成果,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不仅可以让评价的育人功能和导向机制发挥得更好,还可以提升区域教育的整体实力,并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问:怎样确定建立区域性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目标

 

一般来说,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应该包含四大内容:标准体系、监测制度、调控机制和保障条件。但在我国,教育评价一直是一块短板。有效开展评价的基础还相当薄弱,主要表现在:评价人才的拥有量和使用量都不足;评价的标准研究严重滞后;从事教育评价的社会专业化机构数量甚少;相当多的教育领导者对教育评价服务的巨大作用认识不足;评价的保障条件缺少机制安排等。与其因为条件薄弱而等待,还不如先行试验早做教育评价的能力建设。

 

因此,在教育部关于《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的通知》中提出了一项实验任务,就是希望各实验区“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评价标准和相关配套政策,研制开发评价工具,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和工作机制”。

 

从当前国内实际情况出发,区域性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至少有以下几个目标应确定。首先,初步建立区域性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其次,建立形成性评价制度(全面开展课堂评价,建立基于数据改进教研和教与学的机制,为每一个学生建立电子学习记录档案和非认知发展数据档案)。再其次,建立学校发展报告制度。最后,建立基本的保障机制。

 

三问:建立区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应采用哪些优先策略

 

对于建立区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而言,以下这些策略需要优先考虑:

 

建立区域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依据教育部要求,逐步建立区域性以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为核心的科学指标体系。在涵盖学生品德修养、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志向和学业负担等主要领域和若干具体指标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细化、丰富和完善指标体系。

 

全面开展增值评价和学业质量评价。增值评价是国际上新的被认可的学校评价,增值评价指标应成为学校发展性评价的必要和核心指标。它直接指向每一所学校的努力程度和每一个学生的进步程度,是目前教育发展阶段最应该采纳的一个工具。它可以避免对学校质量评价随意和主观评价的诟病,也可以“四两拨千斤”,助推教育公平的真正落实。

 

基于区域实际情况,结合区域教研力量,依据课程标准要求,真正建立起对教学过程和教育质量进行指导和管理、提高教学工作质量和效能的评价体系。在竞争性教育体制中,学业质量评价应该放在重要位置,问题是在国内大多数区域,并没有科学的学业质量评价。存在科学规范专业化命题尚未普及、考试数据搁置浪费不能有效地发挥应有作用等问题,所以应该尽早建立科学的学业质量评价制度。

 

制度化进行大规模测试数据分析。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大规模数据分析,为区域提供《试卷质量分析报告》,为区域教研教学提供基于数据的诊断报告,促进区域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建立健全学校评价制度。开展学校发展计划项目,建立“学校发展年度报告(三年)”制度。全面启动“学校发展计划项目”,最大限度调动学校利益相关者参与学校发展建设的积极性。制订学校自评与他评的标准与流程,基于问题设计学校发展三年计划和年度计划,建立年度自评与他评制度,督学依计划目标进行督导,建立年度发展目标达成报告制度。每三年进行一次总结性报告。汇总整合学校发展数据,结合区域教育政策要求和相关数据,生成《学校发展报告(三年)》。学校发展计划项目的年度自评与他评指标及数据需要基于实际进行设计与生成性完善。

 

建立完善课堂教学评价制度。建立区、校二级形成性评价制度和数据驱动改进教学的机制。对区域内所有测评数据进行精确化改造,及时了解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及时查找存在问题,基于数据改进教研、改进教、改进学。建立“目标导学,以评促学”的课堂,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师专业能力。

 

探索实施学生发展评价。有计划、有重点地收集学生学业的起点成绩、形成性学业数据、非认知发展数据等,为每一个学生建立学习记录的电子档案。

 

四问:如何建立区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保障机制

 

区域性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离不开保障机制的建立,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组织保障,成立区域性教育质量评价体系领导小组。组建以教育行政(基教处、督导室)、教研部门、学校校长为主体的工作团队。

 

制度保障,比如建立学校评价制度,就需要启动增值评价项目,启动区域性大规模测试数据分析项目等,不然就不可能提供学校发展和教学的诊断报告。启动学校形成性评价项目,才能为每一个学生建立电子学习记录档案,为学生提供学业发展诊断报告。启动学校发展计划项目。

 

专业保障,以委托和购买专业化第三方评价服务来完成目标。在专业化评价实施的过程中加强区域专业能力建设,逐步了解专业化评价的标准与流程。

 

经费保障,建议将质量评价专项资金固化。教育质量评价是连续不断的一项工作,需要常年坚持,才可能获得真实数据。

 

(作者系国家督学、教育部课程教材专家委员会委员、辽宁大连现代学习科学研究院院长)

首页    资讯动态    会议与培训    区域性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四问——王允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