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购物车

初中_义务教育学业质量评价标准(2016年版)

该系列丛书,系作者凝炼了十余年国内外教学设计与评价研究的成果,并依据国家课程标准,陆续编著而成。丛书不仅可作为教师开展专业化教学的参考工具书,也可以帮助有志于深入研究专业教学设计的教育工作者拨冗去繁,在专业研究领域取得显著成果。
现价:
¥ 500.00
原价: ¥500.00
数量:
  • 作者简介:

    王允庆,大连现代学习科学研究院特聘专家。第九届国家督学、教育部课程教材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学校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辽宁省教育学会副理事长。曾长期从事学校管理和教育行政管理工作,两次主持国家教育规划课题,参与教育部中小学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系统项目等有关工作。

    孙宏安,大连现代学习科学研究院特聘专家。原大连教育学院副院长,辽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长期从事课程与教学论(数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师范生培养的研究和教学的基础上,还长期从事教师职后培训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节选:

    本书是怎样运用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提供的工具对课程标准进行教育目标分析以达成上述目标呢?本书的做法如下。

    从形式上看:

    本书以列表的方式对课程标准进行教育目标分析。表的左栏是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的文本原文,右栏是我们所做的教育目标分析的结果,在各个学科课程内容的教育目标分析表的中间一栏列出分析的过程,此栏就叫做“目标分析”。三个领域的目标都表述在一个“教育目标”栏目中。

    从内容上看:

    对于各学科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的所有内容无选择地收入表中,按照各学科原来的顺序,原来的标识(如章节符号,数码类型),有的学科甚至是原来的表格收入本书。

    对课程内容的分析则针对其每一个语句,按照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进行动词(认知过程)和名词(知识)两个维度的分析,因为按前述,实际上课程内容的语句也是由动词加名网的形式构成的,这就为我们进行教有目标分析提供了基本的可能性和实际的可操作性。我们的分析就按认知过程动词和知识(名词)两个方面展开,主要是对动词进行布卢姆教有日标分类学分析。我们比较严格的采用布卢姆分类学指出的六大类之下微19小类动词般不采用大类名称动词也不采用其他人们认为通常可可替换的动词我们的想法是作为一项初步的工作应该力求严格,这样或许还能达成我们的目标如果放宽要求,那就会没有标准,最后很可能又回到课程标准自身使用的动词那里就难以达成我们的目标了;此外我们的目标之一是为各学科提供一点可以互相参考的目标设计方面的一致性,这身有严格要求使用的动词保持一致性才行。

    课程内容中提供的动词从我们进行分析的角度看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与布卢姆分类中的动词一致或基本上一致的动词。例如:

    “用平均半径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初中地理)中的“描述”。

    “能结合实例说明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初中化学)中的“说明”。

    “能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初中数学)中的“比较”。

    “概述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初中生物)中的“概述”。

    第二类,比布卢姆目标动词更为抽象的动词,其中有的与布卢姆的大类动词相当,有的则更为抽象一些。

    例如:

    “通过实例,认识不同地域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初中地理)中的“认识”“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初中化学)中的“了解”。

    “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初中历史)中的“知道”“了解”。

    “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初中数学)中的“理解”。

    “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初中语文)中的“把握”“获取”。

    “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掌握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方法”(初中数学)中的“理解”、“掌握”

    第三类,非认知类动词例如体会感受、领悟、经历、体验等等。例如: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初中化学)中的“体验”

    "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初中历史)中的“感受”。

    “感悟设计与人、设计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初中美术)中的“感悟”。

    “体会到科学探究需要利用多种方式呈现证据、数据如采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表述结果”(初中生物)中的“体会”

    “经历估计方程解的过程”(初中数学)中的“经历”第四类,表述学习任务的动词。例如: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初中物理)中的“会……”

    “探索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能够用不同方式模仿不同的声音”(初中音乐)中的“探索”“能够模仿”。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角色表演”(初中英语)中的“能进行角色表演”。

    “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厌学情绪和过度的考试焦虑”(初中思想品德)中的“对待”“克服”。

    “学习运用多种手段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观察”(初中化学)中的“学习”。

    “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初中地理)中的“初步学会”。

    对四类不同的动词分别采用不同的分析处理,得到相应的教育目标。对第一类,本书就直接采用为教育目标,不排除有一些需要进行调整或代换,因为在课程标准体系和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体系中,概念的定义可能还是有些差异的。对第二类,需要对动词加以具体化,即具体化为布卢姆19小类某一类的动词。例如对于“理解”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化为表0-4中“2.理解”义项之下的7小类动词之一;对于"了解”则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化为"识别”“辨认”“提取”、”说明”等动词中的某一个。对第类,一方面诸如体会、感受、领悟、经历等等它们表述的基本上是一种个人心理过程属于内部行为因此不具有可观测、可操作的性质,不适干为需要加以评价的作为行为结果的学习目标:有的课程标准提出它们表的是“过程性目标”指的是一个过程就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目标格恰就是学习过程要得到的结果因此作为目标的不能是过程只能是预日过程完成之后学生得到的东西例如经历某一个学习过程后学到了什么这个"什么”才是学习的目标:我们的目标分析就是要从课程内容指出的这种学习过程推导出预期学生完成该过程应该得到的结果,形式上就是把法类动词转化为布卢姆教育目标动词。对第四类,学习任务也不是学习上标-目标是预期的完成任务后学生得到的收获,就是预期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应该得到的结果例如通过完成“完成”、“探讨”、“探索”、“学会”的学习任务学生学习到的东西才是目标,我们正是通过对学习任务的分析得出预期学生完成这个任务应该得到的学习结果。

    在本书的文本中,对第一类动词一般不做分析,差不多直接地或略有变形地移植到教育目标栏中,当然有的也需要与另一些动词做代换,这样做的都做出说明。对后三类动词,在“目标分析”栏中都有具体化或者转化推导的、或详细或简略的分析,在“教育目标”栏中采用分析后的结果。

    对课程内容提供的名词基本上保持原样,只是个别的地方略加具体化或别的变化,此时在“目标分析”栏中必有详细的说明。

    对课程标准进行教育目标分析,得到的应该是教育目标,也就是单元目标或者章目标,本书就统一称为教育目标。怎样由教育目标(单元目标)得出课堂教学目标则是本书的利用问题。本书最后以举例的形式对此作了一些说明,供读者参考。

    目录:

    绪言 教育目标分析 1

    一、从熟知和运用课程标准谈起 1

    二、布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提供的分析工具 6

    三、对课程标准进行教育目标分析的目标 11

    四、本书的具体做法 13

    第一章 义务教育初中课程标准教育目标分析 17

    地理 17

    化学  31

    科学 47

    历史  84

    美术 103

    生物学 110

    数学 124

    思想品德 148

    体育与健康 159

    物理167

    音乐 182

    英语 189

    语文 205

    第二章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举例 213

    一、设计概说 213

    二、设计案例 216